影响哲学未来走向因素很多。我以为,其中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有三个:一是科学(这里主要指自然科学)发展的状况,这是一切哲学最深厚的基础和最终依据;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状况及面临的问题,这作为哲学“终极关怀”的对象和目标,是哲学研究的主题;三是哲学自身的历史和现状,它以传统力量的方式来影响哲学未来的走向。严格地说,这三点不是并列的关系,它们是内在统一的。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求哲学创新。
哲学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科学。哲学和科学的关系历来密切。虽然哲学不是科学,但哲学是科学的,它的价值在科学实践中才能得到最好的显现和最强有力的确认。牛顿力学是近代科学集大成,它影响科学达三百年之久。一切近代乃至现代哲学,不管承认不承认、自觉不自觉,实际都是以牛顿力学为科学依托的。可近一个世纪,科学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相对论、量子力学问世以后,科学发展开始了一个非牛顿力学化的过程。40年代以来,各种边缘学科大量出现,加速了这个过程。许多科学家认为,它将是普照自然和人类的新科学。它“正在凌厉地冲破自牛顿时代以来一直统治着科学的线性的、简化论的思维方式”。所以,有人把它称为“21世纪的科学”。科学的发展对现有哲学理论提出了挑战,同时也为哲学发展提供了基础。
“终极关怀”不是一个辩证法的命题。但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状况,研究有关人类命运的问题,历来是哲学的主题。可以说,哲学史上曾经研究过的所有问题,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。只不过有的表现得直接、具体,有的则较为间接、抽象。前者如战争、革命、自由、平等、社会规律等问题;后者如世界观、认识论等问题。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关注点;它深藏于该时代的状况之中。谁捕捉到这个重点,并善于阐释它、解决它,谁便是该时代的智者。所以,哲学未来的发展,也一定要关注有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。比如,当前世界性的一个热点问题———可持续发展问题,便很值得哲学研究。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从实践的负效应中提出来的一个问题。它的意识形态色彩较少,但却直接涉及到穷国和富国、贫穷地区和富裕地区的利益矛盾和公平问题。它和哲学发展观、价值观、平等观乃至整个哲学思维方式有着密切关系,它呼唤新的发展理论和哲学思维方式。(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)